top of page
changleoleoleo

親子想法不同怎麼辦?讓孩子嘗試錯誤,他會更自律負責

上篇文章我們提到一位媽媽在講座中分享,她如何使用「視覺結構化」的時間表,降低他的孩子在疫情期間所遇到的 3C 成癮狀況文章連結)。


但是孩子在穩定的執行每日時間表後,開始對於課表「順序」的安排,也有了自己的想法


當親子之間有不同想法時,該怎麼處理呢?



以下為這位媽媽在講座中的分享內容:


「孩子因為想玩平板,就故意把能夠使用平板的課程(例如:線上閱讀課)的時間往前調,以至於 delay 到其他純手寫的課程,當下午我要檢查功課時,因為他還沒寫完,我也就沒辦法檢查,最後影響到晚上自由玩樂的時間。


我們兩個都很堅持,我認為要照著原定的課表走,孩子則堅持想要先用平板。


我跟明德老師討論後,老師問我:『如果變動了課表會怎麼樣嗎?當初安排時間表的目標,純粹是讓孩子減少他的 3C 使用時間


大人如果先照孩子的想法去做,給他選擇權,選擇後他自己去感受整個流程的流暢度哪個比較好?哪個的完成度最高?那他是不是就會更願意去配合這個時間表,進而減少他的 3C 使用時間呢?


聽完老師的想法後,我就決定讓孩子自己選擇,我告訴他『你要把用到平板的課程往前調 OK,但你該寫的功課還是要寫完;媽媽下午休息回來要檢查你的功課,如果來不及完成,那我們就要等你寫完,因為你晚上才能拿給我檢查,那後面你晚上玩樂的時間就會減少囉!


他試行了一天,發現他的想法不可行,最後他就改回來,願意照著原定的課表去執行,早上他就盡快把該寫的功課寫完,到了下午他就發現自由時間多了很多,隔天早上也就更願意完成該做的事,而 3C 的使用時間也有很好的控制。」



除了時間結構化以外,在這個案例中很重要的是大人允許孩子「嘗試」


當嘗試的結果不會有太大的代價時,就可以讓孩子自行嘗試。一方面是把孩子當成對等的大人看待,認為孩子是有思考能力的,而不是大人的想法一定比孩子好。


另一方面,嘗試其實就是一種「學習」,讓孩子在嘗試中學習,如果不讓孩子親自嘗試、驗證,孩子心中就會一直以為自己的想法比較好。


親自嘗試過後,學習到的經歷便可以延伸應用到孩子的各個生活管理面向(如時間管理),孩子在思考上會更加理性,選擇更好的方法來達到結果。


而且這樣的方式,也能夠避免親子間的「權力鬥爭」,像案例中的孩子嘗試過一天後,發現「對耶!我原本的想法沒那麼好。」孩子會自願配合調整,而不是覺得被父母逼迫才妥協


因此,盡量讓孩子在代價小的狀況給予他選擇權,讓孩子自己嘗試,過程中的學習才是最寶貴的。


當我們把選擇權交給孩子時,孩子才會更願意執行,也更加自律負責。

-

【阿德勒正向教養線上讀書會】持續開班中


暑假到了,孩子在家學習,親子互動時間增加,而摩擦也跟著增加;正向教養可以有效地平穩父母情緒,以及減少與孩子的摩擦,建立「合作」式的親子互動,讓您與孩子輕鬆順利完成每日作業。


歡迎參與每週一次的線上讀書會團體課,讓您的教養問題獲得「即時實際」地解答,並經由老師的示範與演練,讓您了解如何具體、實際地將正向教養運用在生活之中。



對課程有任何疑問請私訊我們,如有教養問題、煩惱也歡迎私訊詢問!



Comments


文章: Blog2_Post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