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從電機逃兵到成為斜槓助人者】—— 小編筆記

已更新:2021年3月29日

這次參加講座的朋友們,提出了一些共同、相似的問題:


✔️ 我要怎麼找到我的人生目標?

✔️ 我該往什麼方向、路途前進?

✔️ 在遇到生涯「決策點」時,我該怎麼做出好選擇?

✔️ 在親友不支持、不看好的情況下,我要怎麼堅持自己想做的事?

✔️ 學習新事物時感到自我懷疑,該怎麼克服?


以上這些問題,在明德老師這次所帶來他「20 幾年的追尋自我歷程」中,都一一獲得了解答。


現在從事「助人工作」的明德老師,其實在過去曾就讀當時最被看好的「電機系」,但卻在後來踏上了那條,當時還未被大眾普遍認可的「心理學」之路。


在這 20 幾年的歷程中,他也像在場的年輕朋友們一樣,曾有過無數徬徨、不知道人生該何去何從的時光,即使找到了自己熱愛的事物,也是一路跌跌撞撞才能到達今日所在的位置。


講座的內容非常豐富,今天想特別跟大家分享的是「如何找到自己的目標與方向?」

首先,你可以回想過去的人生中,有哪些活動是沒有人要求你,自己產生興趣、想去做的?例如:學生時期所加入的社團、自發想學習的事物等。

如果你的愛好是看書、看電影,把所有你喜愛的書籍、電影分門別類,並且問問自己為何喜歡?


透過這樣的練習,你可以更清楚知道哪些事物讓你「有感覺」,但是在做這項分析時,我們需要適當的區分吸引你的是「內在動機」還是「外在動機」。


✔️ 內在動機:在從事某種活動的過程中,獲得滿足與喜悅感。這種感覺會讓你想持續進行這項活動。

✔️ 外在動機:想從事一項活動的原因,並不是享受其中的滿足感,而是被「行為以外」的因素所影響。例如:為了獲得某種獎賞,或是避免處罰。


當你想閱讀某些書籍時,並不是真的想了解其中的學問,而是希望閱讀之後可以增加你的成就、金錢收入等,這些好處就是「外在動機」。


雖然一開始看似有強烈的動機讓你去進行;但長久看來,並沒有足夠的「熱情」能夠支撐你不斷學習,可能導致你學習時感到痛苦,很快便想放棄了。


然而「內在動機」卻不同,當你內心真正想了解某些事情、領域,而不是為了尋求他人的認可、金錢報酬時,你會更自發、渴望地去進行

當然,並不是說只要擁有內在動機,你從事這項行為時就永遠不會有「辛苦、枯燥、疲累」的感覺。


如果要判斷某事物吸引你的是否為「內在動機」,或甚至,你是否具有此項「天賦」,你可以檢查看看進行此項活動,有沒有這三種情形:

  1. 滿意:進行時,能夠感受到愉快。

  2. 渴望:完成之後,真心期待「何時才能再試一次?」

  3. 學習快速:能夠比別人更快地領悟其中的要領。


有的時候要區分外在動機與內在動機真的很難,這邊再提供一個技巧讓大家練習,問問自己這三個問題:

  1. 如果我中了 1 億台幣的樂透,我會怎麼規劃接下來的人生?

  2. 如果我只剩 6 個月的時間可活,我會做什麼?

  3. 如果可以選擇做一件事,無論如何都不會失敗,一定會成功,我會做什麼呢?


這三個問題,可以排除因為「金錢驅使」、「錯估時間還很多」,以及「自己辦不到」的因素,真正發覺自己喜歡的、在意的是什麼,想成為一個怎麼樣的人,與世界有什麼樣的連結。

(許多人會回答旅遊、環遊世界,但如果這樣的行為背後沒有特定目標,僅僅是放鬆玩樂、單純的壓力紓解,則在一段時間後興奮感就會消失,漸漸感到空虛。所以請避開回答單純的享樂行為,它難以成為人生真正的目標。)


現在這個時代,雖然看似更加自由、每個人都擁有更多的機會,卻也有許多不同於以往的障礙在影響著我們,阻擋我們往心中真正嚮往的目標邁進。


「轉換跑道」、「尋找人生目標」的過程中可能會充滿了自我懷疑,但是我們可以每天練習一點點,只要有一點點的行動,就不要吝於給予自己鼓勵與肯定。



5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entarios


文章: Blog2_Post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