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 我們邀請了黃耀庭心理師,帶來「成為心理師之路」的線上職涯講座,當天的參加者非常多,在 QA 時間也提問得相當踴躍。
可見「心理學」這個領域對於大眾來說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有許多朋友參加這次講座,是想更了解「心理師」這個行業,黃耀庭心理師在講座中提到,他在醫院裡擔任臨床心理師時,遇到許多爸媽詢問他:「我的孩子想當心理師,當心理師好嗎?會不會養不活自己呢?」
如果要拿到能夠考取心理師的資格,必須先取得「碩士學位」,往往需要花上三~四年的時間,這是一個不小的決定。
那要怎麼確認自己想不想、適不適合念心理系、心理研究所呢?
黃耀庭心理師給的建議就是「看書」。
你可以到圖書館借書,或是去書店逛一圈,找到厚厚一本的「普通心理學」來看。如果你翻開這本書,可以閱讀一小時以上,看兩三章愈看愈有趣,還想繼續看,代表你是有興趣的;如果看幾頁就開始覺得無聊、痛苦,代表你對心理學的興趣沒有足夠到適合深入學習。
因為這本書就是心理系大學部四年會學的東西,不管是想考大學部還是研究所,都可以用這個簡單的方式判斷自己到底有沒有足夠的興趣念心理學。
另外,在 YouTube 上搜尋「普通心理學」,也能夠找到各種心理學免費資源課程,甚至是大學的開放課程。
在講座中,也有夥伴詢問:「非相關科系怎麼準備考諮商或臨床心理師的研究所?」
其實,黃耀庭心理師過去也不是走最典型的路線——心理系畢業,接著考取碩士。
他最初念的是高職電機科,唸完電機科三年考上二專,但是他發現電機並不是他想要念的科系,便開始去圖書館找尋自己喜歡的事物,圖書館裡有幾本書是介紹所有大學科系的,翻到「心理師」便覺得這個行業很好玩,從此就決定要念心理系。
之後考上了高醫心理系插班,而那時剛好有新的研究所入學方法,在班上成績排名前一定比例的學生可以透過「甄試」申請上研究所。
黃耀庭心理師當時在學校的成績不差,但他認為自己還需要一些額外的「亮點」,便開始思考「如何讓自己擁有別人沒有的相關資歷」,於是他舉辦了全台灣第一個心理營隊。
但是,他在學校同時修了一門非常艱難的「神經解剖」課程,這是醫學系的課,最後他獲得的成績是五十幾分,並沒有及格;雖然沒有通過,但是黃耀庭心理師認為,沒通過也有能夠在研究所甄試面試時表現自己的方法。
當面試主考官詢問他為什麼這門課程沒有及格時,他向考官解釋他是怎麼努力的,也趁此機會向考官說明他當時舉辦的心理營活動,讓考官看到他對心理的熱忱與籌劃大型活動的能力,後來便順利考上研究所。
因此,黃耀庭心理師建議非相關科系的學生,如果想走心理師這條路、想要考取相關研究所,比起本科系的學生,更需要藉由過去所做過的事情,證明你對這方面是真的有極大的熱忱。像是曾經修過相關課程;曾透過寫部落格、做影片的方式推廣心理衛生;曾舉辦過心理學活動營隊;曾做過心理相關遊戲、桌遊;曾擔任心理系所教授的研究助理等等。
以上方法其實不僅適用於想投入心理師行業的夥伴,所有想轉換領域、轉職的人都適用。在面試時「連結」過去的經驗,說出屬於自己的一口「好故事」,就是證明自己、獲得對方青睞的最佳方法。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