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該如何面對孩子哭鬧的狀況呢?

  • leo2975
  • 2023年9月20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哭,是人類正常的反應,而當中的關鍵,就在於父母親的態度。


我們先舉個例子來說明: 周末孩子在公園玩得好開心,要回家了很捨不得,所以忍不住大哭了起來。


第一種父母:很容易不耐煩,聽到孩子哭,就開罵:「有啥好哭的?再哭、下次不帶你來!」孩子一聽到不能再來,更傷心難過,又嚎啕大哭了起來...


孩子的情緒沒有被父母理解之外,還被高壓的方式吼罵,好像自己哭是錯的、不對的;長期下來,較外向的孩子會反抗、叛逆;較內向的孩子則會壓抑、退縮,覺得自己很差。


第二種父母,則是充滿的愛與耐心,給孩子很多的同理,不斷的安撫,跟孩子說:「好~我知道你還想玩,不能繼續玩,很難過對嗎?」 「乖~沒關係、想哭就哭,我陪你哭~」

明明給了很多同理陪伴,但還是停不下來,到底是要哭多久?!


一開始的確要同理孩子,去理解他的傷心難過,讓孩子感受到,爸媽有了解你的情緒;但只需要一兩次的同理就好。


過多的同理,會不斷激發孩子傷心難過的情緒,就像陪伴一個失戀的人,不斷的跟他說:「他離開了你,很難過對嗎?」每說一次,就如同又回到失戀的深淵,難以爬起來。


父母一直不斷地同理,會強化杏仁核的功能,容易放大情緒或情緒化的表達,而難以回到理性的溝通,這就是為什麼孩子一直哭不停了。


我們一開始先同理孩子的情緒:「我知道你還想玩,不能繼續玩,很難過對嗎?」孩子點點頭,代表他的情緒我們接收到了,此時,在他身邊陪伴他即可;若孩子討抱,就給予溫暖的懷抱。


用著一種"我在你身邊"的態度陪伴,讓孩子慢慢消化失落的情緒,去面對人生不如意的事情。

也不需要問他:「要不要媽咪抱抱?」原因是這句話帶有暗示性,孩子好像沒有能力面對情緒,需要爸媽才有辦法;身為父母要信任孩子可以,靜靜在他身邊,孩子沒有要求,爸媽就不用給。


孩子情緒漸漸恢復平穩之後,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讓他回到理性狀態,例如:「你要不要喝點水、吃點點心呢?」、「等一下你想玩拼圖、還是玩玩具呢?」


最後,和孩子約定--下次公園玩的時間,再來享受開心的時刻!


以上步驟、細節都確實做到的話,其實孩子哭泣的時間,就能明顯變短,也許5分鐘就能結束了。各位爸爸媽媽們,歡迎來實驗看看這個新方法,再來與我們分享你的心得喔!

 
 
 

Comments


文章: Blog2_Post
  • Facebook

©2020 by 張李明德的父母教練學.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