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自主性:放下隱晦的控制,學習全然的尊重孩子
- leo2975
- 2023年12月12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從上一代的打罵教育,進展到現在的民主式的親子互動,儼然大部分的父母也認同,要給予孩子更多空間去選擇;然而,上一代權威式的管教中,"控制"的遺毒似乎還殘存著,只是從檯上潛入檯面下。
雖然我們都知道要尊重孩子,但內心中還是捨不得孩子犯錯,或是內心有著更大的期待,導致無法真的放手...
舉個例子,寒假快到了,媽媽覺得孩子長大了,可以讓他選擇要上哪種冬令營。面對各式各樣的課程,媽媽心中想著,孩子數學不太好,應該要趁寒假去加強一下數學;但小孩對音樂有興趣,想學鋼琴試試看。
但媽媽就忍不住說:你確定你要選鋼琴嗎?你不是沒上過?萬一你上了才發現沒興趣怎麼辦?
孩子說:沒上過才要上啊~我想試試看嘛!
媽媽說:可是你數學怎麼辦?成績不好,你沒有想要找時間加強一下嗎?
孩子說:可是數學很無聊耶...一定要上嗎?
媽媽說:不然你開學怎麼辦?趕不上進度怎麼辦?
孩子感受到媽媽的期待,就勉為其難的答應了...
看到以上的案例,大家覺得,媽媽有給出真實的自主性嗎?
答案是沒有。
雖然我們表面上要給出自主權,但實際上則用許多理由,讓孩子感受到壓力而被迫改變選擇;不僅讓孩子感到挫折,也讓他對自己的判斷產生懷疑。
真正的自主權,是尊重孩子的意見與選擇,即便在父母的眼中不盡完美;但透過鼓勵孩子嘗試,在犯錯中學習,接納自己的不完美;長期來說,更能培養出獨立思考與自主能力,成為孩子未來成長的養分。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