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七步驟 把責任還給孩子
- leo2975
- 2023年12月28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時間到了,起床了喔~」
孩子翻個身,彷彿什麼都沒聽到,繼續窩在被子裡。
過了五分鐘,孩子還是沒起來,
媽媽提高音量大喊:「你趕快起床!!不然要遲到了!」
好不容易孩子起床,緩緩地走到餐桌前,看著早餐發呆、
媽媽忍不住提醒:「你發什麼呆啊?上學快遲到了,你趕快吃啊!!」
眼看就要七點半了,就要來不及了,媽媽大吼:「快點出門了啦!你再拖拖拉拉的,自己走去學校!」
時間一分一秒的流逝,孩子好不容易終於出發了,送他去學校的路上,媽媽說:「你什麼時候才能準時出門?你怎樣才能更有責任感呢?下次這麼晚才出門,我就不載你去學校了!」
每天早上出門就像打仗一樣,媽媽的心急、不斷的提醒,好像準時上學,是媽媽的責任;學會放手、把責任交還給孩子,透過以下步驟的訓練,陪伴孩子養成自律負責的好習慣~

[放手七步驟]
1.邀請孩子參與解決問題的過程:
當孩子參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他們擁有自主權與動力去遵循他們協助建立的解決方案。例如:讓孩子動腦想一想,怎麼做,才能準時起床、準時到校呢?
2.邀請孩子一起製作日常慣例表:
列出睡前例行工作清單,包括準備好隔天的衣服、將書包放到門邊、洗好水壺,讓早上起床更加快速順利;列出早上起床作息表,例如幾點起床、幾點穿衣服、幾點吃飯、幾點出門,好確保自己準時到學校。
3.放手,允許孩子經歷自然後果或邏輯後果:
當媽媽和孩子討論好解決問題的方案之後,就放手讓孩子去運作;一開始可能孩子尚未養成習慣,還是有拖拖拉拉的狀況時,媽媽要忍住、提醒一次即可;允許孩子經歷遲到的後果,他才會學到要為自己負責。
4.建立規則而非控制行為:事先告知孩子上學接送的規則,並貫徹執行。
例如:媽媽早上也要準時上班,最晚只能7:30帶孩子去學校,就事先和孩子約定好7:30出門,時間超過時,就請孩子自己走去學校。
5.避免陷入拉鋸戰或報復循環:你不放手,孩子為了追求獨立,通常會表現出抗拒行為。
例如:時間快到了,孩子依然動作慢吞吞,媽媽看不下去又想命令、怒吼孩子快一點,當媽媽越想控制孩子、孩子越抗拒、越不想配合。
6. 事情好轉之前,情況可能會惡化:孩子可能會責怪你、居然不能等他;或是拖延狀況依然存在,導致孩子有幾天遲到;此時,溫和的態度(不責怪、允許犯錯)主動和孩子討論:明天要怎麼做,才能夠準時上學呢?
7.相信孩子:當你教導孩子技巧,相信他們、學會放手,在挫折時和他討論解決方案;久而久之的訓練後,他們將成為負責任、有能力的人。
如果你希望將鬧哄哄的狀態轉變成幸福的早晨,減少吼罵次數,可以練習上述的放手步驟喔!透過練習,你會發現孩子其實都做得到,並享受責任感,合作與自律帶來的好處。
備註 : "放手七步驟"部分摘要自「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 練習11 對孩子放手
댓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