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情緒管理三部曲—最終回 探索自我 : 為何我這麼生氣?

  • leo2975
  • 2022年10月28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已更新:2022年11月18日




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家還要盯小孩、煮晚餐,想到就好累啊!

不過,菜都買了,趁新鮮趕快煮一煮吧!

洗菜切菜備料,揮起鍋鏟快速的完成晚餐,大喊: 可以吃飯了唷!

大家盛好飯,一起開動,終於可以放鬆一下了…


孩子邊吃著晚餐,邊分享 : 「媽媽我跟你說喔,之前很流行的順口溜,超好笑的,我說給你聽… 」

邊講邊笑、邊揮舞著說 : 「1234567、7654321,阿嬤掉進洗衣機、我在旁邊笑嘻嘻、阿嬤罵我沒良心…」


還沒說完,突然㕷啦一聲,孩子的碗突然摔到地上…

爸爸鐵青著臉,大罵 : 「吃飯就吃飯!笑什麼笑! 好啦!不用吃啦!整個碗都掉到地上了! 」

「都多大了!還會把碗摔到地上!到底有沒有在專心吃飯啊!! 」

孩子瞬間嚇一大跳,愣在那邊不知如何好…

爸爸大吼 : 「發什麼呆?!趕快去打掃地板啊!地面都髒了!! 」

我急忙打圓場,對孩子說: 「你還好嗎?有沒有受傷? 」

孩子默默地搖搖頭,忍住眼眶的淚水,趕緊拿抹布整理。


我陪著孩子整理完後,餐桌上陷入一種尷尬的用餐氛圍…

爸爸很不高興的說: 「你已經不是低年級的小孩了!怎麼會把碗拿成這樣,吃一吃會掉到地上!一定是你講話所以分心,以後餐桌上不准聊天!!! 」

孩子難過地看著我,但也不敢回嘴,默默的把飯吞進肚子裡…


孩子吃飯拖拖拉拉不專心、舀湯不小心把湯撒了些到桌面、或是碗沒有端好駝著背吃飯,這些狀況都容易招來爸爸一頓罵,覺得孩子不用心、偷懶、講了十幾次了都不願意改,教育失敗!好像有個隱形炸彈,時不時就會在家裡爆炸,但到了半夜,爸爸又開始自責,好像對孩子太兇了…


這樣的惡性循環,是不是似曾相似呢?孩子表現不好、不如預期時,父母容易暴怒、都說了好幾次,為何還是這樣?!!


我們來探討情緒管理當中的最核心概念,就是深度地去覺察:為什麼我會生氣? 同樣的事件,有人會生氣、有人不會生氣,為何有這樣的差別?所以不是關於事件,而是如何看待這個事件、我們的看法就會產生情緒與行為。


今天來運用冰山理論,來說明內在世界的運作。以上面這個案例來說:

事件:孩子打翻碗

應對姿態:爸爸指責孩子為何打翻碗

感受:爸爸非常生氣

感受背後的感受:這股憤怒裡,深藏著難過與失落

觀點:爸爸認為孩子長大了、吃飯本來就該坐好、端好碗

期待:孩子都能把事情做好,不應該打翻碗

渴望:我是個盡責的爸爸,有做到管教、教育的職責,把孩子教育成一個有規矩、懂事的好孩子。當他打翻碗,會認為自己沒把孩子教好。

我是:孩子表現不如預期,就認為自己不是一個好爸爸。(可對照下圖一同觀看)




但是,凡事都有可能發生,連大人不注意的時候也有可能打翻碗,何況是尚未成人的孩子呢?孩子在生活中偶爾的失誤(當時可能只覺得有趣好玩),和自己是不是個好父母、有沒有盡責,沒有絕對關聯。過度的完美主義,一不符合期待就生氣,造成對孩子的壓力,長久下來,孩子也會對自己產生負面的自我概念(我很差、我不好)。


覺察到自己有追求完美的信念,那該如何調整呢?植入新的信念系統吧!


告訴自己,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犯錯是人生中必經的路程,學習允許、接納犯錯,放下自責或是責備他人的慣性;把焦點放在犯錯之後如何調整修正,下次如何可以做得更好。


當然,也有可能是外在因素,例如當天爸爸的壓力過大,職場上面對的人事物產生太多的負荷,已超出可以負擔的範圍,回家一遇到不如意的事,就容易爆炸。


背後的原因有很多,需要我們每一次在情緒即將爆炸、或是爆炸完畢後,冷靜下來,覺察自己的狀態:我怎麼了呢?是因為睡不好(身體原因)、工作壓力太大、太忙碌(情緒原因)?若是這種狀況,就把焦點先回到自己身上,先把自己的需求滿足,例如真的很累了,就和孩子溝通,可能陪他的時間比較短,要有足夠的休息才有辦法給予優質的陪伴;若是工作太忙壓力大,可以找到紓解壓力的方式,例如運動、聽音樂、看電影等等,給自己Me Time喘息一下,甚至偶爾不煮飯、不做家事一天也無妨。心安頓好,就能穩定的面對孩子了。


若是關於對孩子總有期待,好像凡事都覺得應該要專心、一定要有禮貌、絕對要感恩才是個好孩子……一沒做到就覺得他很差?但這樣的期待,是否合理? 我們小時候,是否也和孩子一樣,偶爾會打翻碗、恍神不專心、拖拖拉拉…?當時,就因為如此而招來爸媽一頓打罵?原來,場景重演,已經潛移默化到深層信念裡了。


孩子打翻碗,最差的情況是什麼呢? 也許大家都得停下來吃飯,教導孩子如何安全的清理,若有受傷,就趕緊做好傷口處理;孩子狀況每天都不同,也不會天天打翻碗,把自己的心敞開一些,去允許孩子、允許自己,釋放掉曾經被指責、被逼迫的自己,那些過往的傷痛,我們都有能力去療癒,讓孩子不用經歷和我們幼年時代同樣的痛。


改變,並不容易,但因為愛孩子,所以願意去冒險、探索自己;謝謝孩子引爆內在深層的炸彈,讓我們有機會覺察、療癒自我,成為更完整的自己。


︱近期講座資訊︱

【搞懂氣質就能搞定孩子】

日期:2022年11月27日(日)

時間:下午13:30-16:00

形式:利用 Google Meet 直播。

報名表單:https://ppt.cc/fAJTWx



【正向教養跟我這樣做】

日期:2022年12月4日(日)

時間:早上10:00-12:00

形式:利用 Google Meet 直播。

 
 
 

Comentários


文章: Blog2_Post
  • Facebook

©2020 by 張李明德的父母教練學.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