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吃飯拖拉真令人抓狂,好好吃飯有這麼難嗎?!
- leo2975
- 2023年7月18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已更新:2023年12月26日
「快點吃!不要再玩了!」「坐好!沒吃完不准離開座位!」「再不吃就收起來了!」每到吃飯時間,常聽到爸媽這般不斷催促、約束或威脅孩子的話,但孩子哪會乖乖聽話,認真吃飯,依然故我的拖拖拉拉,邊吃邊玩。爸媽威脅不成就祭出利誘的方法「快把飯吃完就給你吃點心」、「吃完帶你去公園溜滑梯」,有的父母乾脆端著飯碗追著孩子跑來跑去「快吞下去,再吃一口」「啊,嘴巴張開」,像侍奉小皇帝一樣的餵食。孩子吃飯時間狀況百出,一餐飯下來常搞得大人火冒三丈、疲憊不堪,好好吃飯有這麼難嗎?!
【問題解決指南】:
解方1:建立吃飯時間規則,讓孩子體驗自然後果
設定吃飯時間長度,讓孩子在固定的時間內吃完,是養成孩子規律吃飯的第一步。例如規定每餐吃飯時間30分鐘或40分鐘,孩子需在時間內吃完,若時間到仍沒吃完會將飯菜收走,直到下一餐才有食物吃,除了水之外,中間都不提供水果、牛奶、零食或點心。若孩子仍然拖拉或選擇不吃,但事後又來「盧」說肚子餓要吃東西,父母需溫和堅定的告知孩子:「我知道你肚子餓很不舒服,但已過了吃飯時間,必須等到下一餐才有食物吃,我相信你能忍到那時候的。」讓孩子體驗不吃飯的自然後果,學習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但切忌以數落或羞辱孩子的口吻或非語言訊息來告訴孩子,否則就變成懲罰了,例如「活該!早就跟你說過了,現在知道餓了吼?!」之類的話就不適合跟孩子說。
解方2:依據孩子的氣質及年齡發展訓練坐好吃飯
孩子的先天氣質及生理發展會影響吃飯的行為及速度,活動量高或年齡較小的孩子容易坐不住,爬上爬下或邊吃邊玩;話語量高的孩子容易吃飯配話,嘰哩呱啦講個不停以致無法在時間內吃完。針對這些孩子,父母剛開始訓練時,可利用計時器分別設定專心吃飯及自由活動時間,例如專心吃3分鐘可以活動1分鐘,3分鐘內只能乖乖坐著吃飯,不能做其他事,1分鐘自由活動時間則允許孩子講話、唱歌或走動等。如果在專心吃飯時間孩子仍邊吃邊玩,要跟孩子說「專心吃,如果你不專心吃,我會認為你不想吃了,我就把東西收起來」,若孩子回答「要吃」,則給予明確指令「拿起湯匙扒飯吃」並請孩子動作。這種狀況只要提醒2次,第3次再犯就把食物完全收走,並告訴孩子說「因為你沒辦法遵守吃飯規則,所以我把食物收走」,以此循序漸進慢慢訓練拉長孩子坐在餐桌前專心吃飯的時間。
解方3.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需求
有時孩子坐不住、邊吃邊玩或要求大人餵食的原因是孩子覺得大人平常的陪伴時間太少,而用餐時間才能和爸媽有較多的時間相處,於是便透過這些行為來引起父母的關注,因此父母需另外找時間,主動給予孩子足夠的陪伴,當孩子的需求被滿足後,就能慢慢配合在時間內吃完。
解方4.課題分離,給予孩子適量食物及選擇權
孩子:「我不想吃紅蘿蔔」,大人:「不行,紅蘿蔔對眼睛很好,要全部吃完」;孩子:「太大碗了,我吃不完」,大人:「不行,要全部吃光,不然會長不高」、「要全部吃完,不能浪費食物」。在餐桌上常見孩子對某個食物皺眉或是覺得量太多而不肯吃,但父母因擔心會營養不良而要求孩子照單全收,不准挑食。其實每個孩子對食物的喜好不同,父母可以準備多樣化的餐點或菜色給孩子自己選擇,讓孩子感覺到自己對食物有掌控權,從而增加他們的食慾。如果孩子不想吃某種食物或表示已吃不下,不要強迫他們進食,這樣只會讓孩子產生反感,導致親子雙方陷入僵持,拉長用餐時間。飯量及食物的喜好選擇是孩子的課題,父母不應將自己過多的擔憂加諸在孩子身上,要允許孩子依照自己的需要來做決定並依據吃飯規則來執行。
-
🔸最新講座🔸
【正向教養七步驟,教出孩子好規矩!】
-
🔸課程資訊🔸
【阿德勒正向教養實戰班】持續開班中
我們的實戰班可以有效地平穩父母情緒,以及減少與孩子的摩擦,建立「合作」式的親子互動,讓您與孩子輕鬆順利完成每日作業。
歡迎參與每週一次的線上實戰班,讓您的教養問題獲得「即時實際」地解答,並經由老師的示範與演練,讓您了解如何具體、實際地將正向教養運用在生活之中。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