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孩子上學拖拉遲到怎麼辦?—學齡前兒童睡不飽篇

  • leo2975
  • 2023年9月11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孩子上學拖拉遲到怎麼辦?—學齡前兒童睡不飽篇

「快點起床啦~」「快點吃早餐!」「快來不及啦!」週間的早晨,家中常充滿了緊張的氣氛。

早上要趕著出門上學、上班,但孩子可能因為沒睡飽開始發脾氣,經過幾次的勸說跟安撫,孩子還是說他很累,拖拖拉拉不願起來。即使你不停的催促叫喊,看著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孩子仍沒刷牙、吃早餐、換衣穿襪,還唉叫著不想去上學…。


爸媽好說歹說,軟硬兼施和孩子溝通,但孩子拖拉的狀況依然如故,讓趕著出門上班的大人頭痛極了,最後只好火冒三丈,硬拖著擺著臭臉的孩子出門。該怎麼處理才能減少起床拖拉的問題呢?


解方1.理解孩子


睡眠對健康是很重要的,尤其是當孩子還小時,大腦及身體因成長發育的需要,充足的睡眠是重要且必要的。當孩子沒睡飽便被喚醒時,大腦理性的克制能力和執行功能都仍處於待機的狀態,無法立即啟動運作,便容易出現情緒不佳的起床氣及動作拖拉的狀況。


但許多父母不明白這是生理運作的自然機制,遇到孩子賴床的狀況時,剛開始可能還會耐著性子安撫,或是以聲控方式喊叫孩子起床,一旦孩子出現煩躁的起床氣時,家長因為時間壓力失去了耐性,於是自己的情緒也跟著升高而出現威脅或斥駡孩子的語言:


「時間到了,我們要出門了,再不起來就不管你了。」


「誰叫你昨晚看ipad看到那麼晚,講都講不聽,以後都不准看了!」


父母這樣的舉動會引發孩子更強烈的情緒,導致後面刷牙、洗臉、吃早餐等一連串動作也跟著拖拉延遲,此時你和孩子便已進入權力鬥爭的狀態。


父母需能理解孩子的生理需求,接納孩子的情緒並穩定自己的情緒,才能不被孩子的起床氣帶著走,然後好好處理問題。(備註:睡眠周期見文末)


解方2.利用日常作息表及鬧鐘等工具


日常作息表是協助孩子養成生活常規的好工具,但每個孩子對睡眠的需求不一樣,對於需求量高的孩子,晚上的就寢時間就需提早,以免因睡不飽而有起床氣。


早上的起床時間則可以讓孩子設定多個鬧鐘來叫醒自己,藉此訓練孩子自律負責。鬧鐘可以是孩子喜歡的音樂或聲音,讓孩子在柔和的聲音中慢慢醒來,然後將大腦暖機開始運作。


解方3.用行動而非語言


若孩子仍還在半夢半醒的迷糊中,父母可以先協助穿衣或用毛巾輕柔擦臉等,透過温和的肢體觸覺動作,讓孩子半推半就的配合慢慢起床,再牽著他去刷牙、上廁所等,用行動而不是碎唸說教或責駡等語言來斥責孩子。


倘若孩子哭鬧反抗,父母可以先稍微同理孩子仍想睡的感受,但不需過多的安撫,以免孩子情緒再被激起而進入權力鬥爭,然後溫和堅定的按照日常作息表來進行。


若孩子情緒仍很高,可以進行積極暫停,讓孩子先冷靜5分鐘,等待孩子情緒下降時再繼續執行刷牙、洗臉及吃早餐等動作。


若早餐來不及吃完,可以讓孩子帶去學校再吃,以免因時間壓力而強迫孩子匆忙進食,導致消化不良的問題。(父母需注意不要激發孩子的情緒)


解方4.和孩子討論如何改善賴床的問題


父母可以利用晚上的時間和孩子聊天,溝通討論早上賴床的問題,確認是晚睡睡不飽而致?還是起床的流程有問題?然後再做調整及處理。



備註:睡眠周期包含:入睡期、淺睡期、深睡期、快速動眼期。正常狀態下每晚大概有4至5次的睡眠週期循環,一週期約90-100分鐘。若正處於快速眼動睡眠期卻突然被喚醒和打斷,會產生生理反應,使得人更加疲憊,容易產生起床氣。充足而舒適的睡眠,自然而平緩的起床過程,能減少起床氣的發生。


 
 
 

Комментарии


文章: Blog2_Post
  • Facebook

©2020 by 張李明德的父母教練學.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