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稚園時期,豆仔有時會在早上起床時,說今天不想去上學、想要請假。
當孩子吵著要請假,大部分爸媽一定深怕一旦讓孩子請假,就會讓他們養成可以不上學的習慣,而「寵壞」他們。
其實,從符合人性的角度思考,我們大人是否也常常不想上班?是不是每年都很期待著年休假(特休)與颱風假的到來?
這樣子應該就很好理解,不管是大人、小孩,能夠賺到額外的假期、空擋都會很開心。
但是,並不是當孩子一吵著要請假,就可以讓他請,有時前一晚比較晚睡、早上天氣冷、當天的課程比較無趣等原因,都可能讓孩子一早起床興起請假的念頭,這時如果順著他的意,等於是讓孩子養成依「心情」而「逃避」的習慣,久而久之孩子的自律程度、責任心一定會下降。
到底什麼樣的請假方式,才能符合人性、但又可以讓孩子自律且負責任?
我們採取的是「預約制」:跟孩子約定,一個月可以請一天額外的假,但是不能夠當天早上才說,需要事先與爸媽討論,並且也必須在請假前後,補完請假日的作業。
當孩子了解了遊戲規則,你會發現神奇的事發生了——
1. 孩子不會常常在早上吵著要請假,測試爸媽看看能否不用上學。 👉 減少一早爸媽需要應付孩子討價還價的時間,避免親子衝突。
2. 孩子學到需要依現實與計畫來考量,不是依靠「心情」思考與行動。 👉 從中學習到自律與負責。
3. 學習理性表達與溝通,不是自我中心地一味要求大人配合。 👉 大人也不需臨時請假或更動自己的行程。
4. 孩子在規劃請假日時,會用更「珍惜」的態度去思考到底要請哪一天,並且預想要利用請假日做些什麼事情。 👉 從中學習事先規劃。
5. 有時學校作業比較多,想到請假還要再找時間補作業,想一想還是不要請假、乖乖去上學好了!
👉 孩子會衡量所做決定的「利弊得失」。
而如果孩子真的請了假,各位爸媽切記要謹守承諾,讓他好好休息、好好玩,而不是要他繼續寫作業、讀書。
當休息了一天、好好充電後,孩子隔天去上課的態度自然會變得情願、甘願許多。就像是大人,偶爾喘息,才會更有動力做事。
其實這樣的請假制度,最核心的重點是,看到孩子背後的「人性需求」,爸媽不該去否認他的需求,或說出「你怎麼這麼懶」、「別人為什麼都可以乖乖去上學?」等話,這樣子的態度不僅是拿孩子與他人比較,也是讓孩子未來不敢再讓爸媽知道自己心裡在想什麼,久而久之親子之間不再有溝通,關係會越來越疏遠。
另外,現代父母親總是深怕自己的小孩落後於人,只要孩子一有空擋,就會幫他安排各種活動、才藝班,卻忽略了留時間讓孩子「發呆」。
為什麼要讓孩子發呆?已有研究顯示,讓孩子擁有適當的「空白」、做無所事事的「白日夢」,才能讓孩子「自我覺察」、「孵育創意」、「培養同理心與道德觀」,之後我會再寫一篇文章詳細敘述。
最近天氣冷,相信許多爸媽也開始面臨孩子不想去上課的狀況,與其用各式威脅利誘要求孩子去上課,不妨試試和孩子一同建立合理的請假制度。
也歡迎在底下留言分享你的策略!
PS. 這邊也要提醒各位爸媽:如果你已經跟孩子建立起請假的制度,小孩卻還是很常逃避上學,就得去思考孩子是不是在學校有適應不良的問題。
Comments